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区块链5g智慧校园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5G校园应用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大潮中,中国的成绩格外耀眼。就在前不久,2020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WSCA)正式公布获奖名单,上海荣膺世界智慧城市大奖,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
智慧城市看起来很大,但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智慧交通的智慧斑马线、智慧停车,到路边功能丰富的智慧灯杆,再到人性化的智能公厕,城市的智慧与我们如影随形。下面我将与您一起分享那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看到的改变和机遇
Part.1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说到智慧城市的改变,不妨从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开始说起。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欧美地区诞生,却在中国发扬光大。智慧城市概念源于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是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方向,文明发展的趋势。
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发布拉开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随后在2013年,住建部公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多达103个。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智慧城市建设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逐渐回归理性。痛定思痛后,在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踏上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征程,开启了从1.0向2.0的跨越,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批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
走入正轨后,2017年,中国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超过500 个。2018年,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占全球的48%,智慧城市建设即将领跑全球。
2020年“新基建”的号角吹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各类新型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作为规模最大的“融合基础设施”,将会如何发展呢?
不得不说,2020年就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之年。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一场不小的考验。在疫情中,许多智慧城市相关设施成为了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带来快捷与便利的同时,一些设施却在疫情大考中陷入瘫痪。
例如,一些地方由于没有应对人口流动调查的信息化系统,仍然只能靠手工填表;即使在部分有软件平台的地区,也会因各部门、地区的数据不互通导致系统一度形同虚设。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任务,建设了许多雷同项目,造成资源浪费和项目烂尾;一些地方政府还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但因为职责权力边界问题,数据孤岛仍然难以打破;还有部分项目建成之日就已沦为空壳摆设。
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普遍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各部门配合不足……这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究其背后的原因:目前国内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依然停留在扩张硬件设施上,缺少统筹管理的能力。
除了坏的方面,还有好的方面。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一些落地智慧城市建设较好的城市就成功利用高 科技 智能设备协助了疫情防控工作,例如在线政务平台、大数据监控疫情平台、AI体温检测平台、远程会诊平台等,以及物流、生活必需品供给、医疗物资供给、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软硬件设备设施,这些智能化平台或设施有效提升了人口流动监控、防疫治疗研发、防疫数据更新、防疫措施宣传,保障了居民的基本生活,均对疫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总而言之,疫情成了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照妖镜”,而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中国智慧城市自建设以来的成果和弊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 探索 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2016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目前正处于由数据驱动,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重点技术融合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
在中国,一线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特色成果渐显,县级市建设正起步。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已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其中黄渤海沿岸和长三角城市群较为集中,但东西部差异较为明显,各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重点存在地区性差异。
除此之外,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下沉到基层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此次疫情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城市建设下沉,需要将其落实到城市各角落的社区、街道等细分单元格内,将“大数据+网格化”作为管理的基础流程。
未来,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持续发力,智慧城市还会有哪些改变和机遇呢?
Part.2新基建下的智慧城市机遇
在新基建的如火如荼建设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获益颇丰。虽然“智慧城市”并没有包含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内,但智慧城市建设却是新基建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未来,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AI、5G等技术必然会成为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如何将这些新型基础设施链连接起来,就需要“智慧城市”担当载体。
首先,新技术成就智慧城市的同时,将会受到智慧城市应用的反哺,两者是正向循环作用。
“新基建”面向国家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要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都需要建立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物联网可以为智慧城市提供庞大的感知网络,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技术基石。
除此之外,智慧城市建设中也不能忽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的重要作用。
其中,5G使数据传输实现跳跃式发展,满足更多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云计算提供计算存储等基础服务,为大规模软件、硬件、数据的操作和管理提供平台;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学习等数据算法支持;区块链则有助于打通数据孤岛,并提供智能合约支持。这些技术都是智慧城市通往智慧的必要铺垫,将在建设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技术机遇。
其次,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智慧能源等细分领域的场景应用将会百花齐放,是智慧城市为之带来的场景机遇。
智慧政务中,政府信息化已从电子政务阶段发展至融合应用的智慧政务阶段,打造数字政府是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上海市推出的“随申办”就在智慧城市场景下,通过整合各部门、各领域现有公共服务的入口,将多种服务集中到一个应用中,从而帮助政府完成数据和资源的统筹与协调。目前类似的软件也在全国多个城市流行起来。
智慧安防,是“平安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为视频监控、防盗警报、楼宇对讲及出入控制。“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项目不断推出,智慧安防快速成为智慧城市应用中落地情况较好、技术与服务相对成熟的领域之一。
智慧医疗,是实现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环节信息化与智能化的重要举措。智慧医疗在医疗机构的应用场景主要可以分为远程医疗应用场景和院内应用场景,远程场景中主要是远程会诊、医疗监测等应用,院内场景中,主要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主要应用场景为在线教育、智慧校园以及智慧课堂。这些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行业一直存在的教育资源不足,且地区分配不均;教学难度大、教育效率低下;校园管理效率低下,信息流通不畅,各部门之间存在数据孤岛;校园安防隐患等问题。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目前智能制造建设主要体现在工厂的数字化及智能化改造上,即建设智慧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从产业链看,工业软件、智能工业设备、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平台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物流,智能作业是智慧物流活动的起点,也是智慧物流决策反馈的终点。在智慧物流框架内,物流活动由智能作业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组成。
智慧环保,环境监测是智慧环保建设的基础。在城市中开展智慧环保工作,建立一套环境信息采集与收集的系统必不可少,以检测包括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声环境、核与辐射环境等信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多类监测、多维度数据分析,为城市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管等提供有力支撑。
智慧能源,电力网络建设是智慧能源建设的核心。目前,智能电网建设覆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六个环节,智慧能源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系统的重点在电网智能设备接入、监视和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管理,即智能电网。
5G应用的领域。
1、教育领域,5G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围绕智慧课堂及智慧校园两方面开展。5G+智慧课堂,凭借5G低时延、高速率特性,结合VR/AR/全息影像等技术,可实现实时传输影像信息,为两地提供全息、互动的教学服务,提升教学体验;5G智能终端可通过5G网络收集教学过程中的全场景数据,结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可构建学生的学情画像,为教学等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分析,提升教育教学精准度。5G+智慧校园,基于超高清视频的安防监控可为校园提供远程巡考、校园人员管理、学生作息管理、门禁管理等应用,解决校园陌生人进校、危险探测不及时等安全问题,提高校园管理效率和水平;基于AI图像分析、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可对学生出行、活动、饮食安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服务,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位置及表现,打造安全的学习环境。
2、文旅领域,5G在文旅领域的创新应用将助力文化和旅游行业步入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5G智慧文旅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景区管理、游客服务、文博展览、线上演播等环节。5G智慧景区可实现景区实时监控、安防巡检和应急救援,同时可提供VR直播观景、沉浸式导览及AI智慧游记等创新体验。大幅提升了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解决了景区同质化发展等痛点问题;5G智慧文博可支持文物全息展示、5G+VR文物修复、沉浸式教学等应用,赋能文物数字化发展,深刻阐释文物的多元价值,推动人才团队建设;5G云演播融合4K/8K、VR/AR等技术,实现传统曲目线上线下高清直播,支持多屏多角度沉浸式观赏体验,5G云演播打破了传统艺术演艺方式,让传统演艺产业焕发了新生。
3、金融领域,金融科技相关机构正积极推进5G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探索,应用场景多样化。银行业是5G在金融领域落地应用的先行军,5G可为银行提供整体的改造。前台方面,综合运用5G及多种新技术,实现了智慧网点建设、机器人全程服务客户、远程业务办理等;中后台方面,通过5G可实现“万物互联”,从而为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辅助。除银行业外,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领域也在积极推动“5G+”发展,5G开创的远程服务等新交互方式为客户带来全方位数字化体验,线上即可完成证券开户核审、保险查勘定损和理赔,使金融服务不断走向便捷化、多元化,带动了金融行业的创新变革。
4、信息消费领域,5G给垂直行业带来变革与创新的同时,也孕育新兴信息产品和服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5G+云游戏方面,5G可实现将云端服务器上渲染压缩后的视频和音频传送至用户终端,解决了云端算力下发与本地计算力不足的问题,解除了游戏优质内容对终端硬件的束缚和依赖,对于消费端成本控制和产业链降本增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早上在学校门前的人脸识别探头前稍等一下,人工智能便能完成身份比对,在“加油,祝你学习进步”的欢迎语中进入校园;午休时分,轻按身上的电子学生证,立刻能与父母通话,分享一上午的学习心得;带上VR眼镜,上到夏商西周,下到宋元明清,立刻以“穿越者”的身份参与到大时代的进程中……这些看似奇幻的场景现在正在杭州的众多校园里成为现实。
12月29日上午,5G+智慧教育发展大会暨5G教育链网上链启动仪式举行,这场仪式由杭州移动主办,150多家中小学校长到会,此外还有近300位教育行业合作伙伴、中移咪咕公司、在线公司、铁通公司、终端公司等嘉宾出席,共同探讨5G+时代如何助力智慧教育发展。
5G技术全面进入校园
在杭州市文澜中学,一款名为电子学生证的用品正成为学校同学们不可或缺的伙伴,这个看似普通学生卡牌的小物件拥有神奇的功能。杭州市文澜中学总务主任刘翔是该用品引入校园的直接参与者,他向记者展示了这张小卡片,卡片上一共有4个按钮,其中标记为1、2、3的三个白色按钮分别可以储存父亲、母亲等亲人的手机号码,另一个位于卡片下方的黄色按钮则可以储存班主任的号码。
刘翔说:“午休时分,孩子们可以通过白色按钮与家人通话,分享学习心得和生活趣事,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按动黄色按钮,则直接会与班主任老师取得联系,并同步通知学校的保卫部门。”除了有通讯和身份证明的功能外,这款学生证还具有支付功能,只要家长在学生证自带的支付宝上绑定账号,就能激活该功能,让孩子们完成普通缴费和消费。
这款电子学生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文澜中学推广,到目前,已有99%的学生在使用,收获了广泛好评。
实际上在学校里类似的5G设备正变得越来越多。平安校园是一款专门为学校开发的门禁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储存学生老师的面部信息,并进行识别,当面部信息储存在存储卡内的人经过时,门禁系统会自动开启,而当陌生人靠近时,门禁系统会发出确认身份的提示,呼唤附近的安保人员前来,这套门禁设备的智能之处在于它的5G传感功能,以往需要数分钟才能完成的人脸识别程序,在它面前只不过是几秒的运算,而强大的安保功能使得它成为不少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门神,目前全市已有数十所学校使用。
杭州还将建成百家
“5G+智慧教育”标杆示范学校
在昨天的会议上,杭州移动正式发布“5G+智慧教育”139行动计划,以全面促进5G赋能教育,助力杭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为目标,聚焦“5G+智慧校园、5G+区块链、5G+教育产品”三大方向,实施“智慧教学、教务治理、校园生活、数据分析、平安校园、双师课堂、教育链网、全息教学、携手教育”九大行动计划,并安排5000万教育专项资金,为校园合作伙伴,提供多层次、多组合的解决方案,以全新模式打造契合校园特色的智慧应用,力争建成百家“5G+智慧教育”标杆示范学校。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5G教育链网计划”,5G教育链网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基础融合5G、边缘计算等多种技术,依托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而构建起的教育专属链网,将从校园安全、校务管理、教研改革、学生无边界学习为立足点,深度开发安全上链、教育资源共享、学籍档案管理、教学版权保护、教师职称评定等多种应用,契合多种教育场景,为学校及时解决教育、科研中的各种问题,将为教学模式转型带来新动力,助力区块链技术与教育生态环境更好地融合,打造信息技术赋能的未来教育新模式。会上举行了5G教育链网上链启动仪式,这也是全国首个教育领域的区块链服务专网,标志着一个具备“网络化、融合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据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毛伟民介绍,目前杭州正在加快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020年将推进“杭州教育数据融通项目”的建设。借助5G+技术,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有利于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长足发展。
已有30多所学校与杭州移动开展合作
杭州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在这样的互联网沃土之上,杭州移动5G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与学校共同推进5G+教育方面的合作,无论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上也都位居前列。
据悉,目前与杭州移动开展5G等领域战略合作的中小学和高校有30多家,这个数量还在持续上升。针对中小学教学特点提供个性化合作方案,包括5G+VR空中课堂、创客课堂、全息课堂、人工智能、5G科学实验室等多项智慧校园项目。时代小学的“5G+智慧校园示范基地”、长寿桥岳帅小学的“5G+AI智慧校园”、建兰中学的“5G校园科学实验室”等都成为5G赋能现代教育的鲜活样本。
会议现场,在百家名校、教育合作伙伴等共同见证下,杭州移动与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杭州市第十四中学、余杭高级中学、浙江省富阳中学、杭州市建兰中学、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杭州文澜中学、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级中学、杭州市时代小学、杭州市长寿桥小学、杭州市学军小学共同签署了5G智慧教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实现系统化的智慧教育合作,共建标杆典范。
区块链5g智慧校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5G校园应用、区块链5g智慧校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