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区块链和万达信息,以及币圈亿达社区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土豪”王健林也来区块链凑热闹了区块链和万达信息,确切地说,是重返区块链赛道。
3月12日晚间,新西兰一家区块链公司Centrality NZ官网宣布,其与中国万达集团旗下万达网络科技集团达成一项战略技术合作。
据了解,此次合作不涉及投融资,第一阶段主要是双方区块链和万达信息的技术合作,研发推广Centrality的开源公链技术PL^G在主要场景的应用落地区块链和万达信息;在技术集成后会双方会有更多的开展用户圈、商圈的合作,即生态系统的打造。
随后,万达网科集团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区块链是颠覆性的"价值互联网"的核心底层技术,有很多OMO(线上线下融合)场景适合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化改造的基础架构,而Centrality NZ是业界领先的区块链合作伙伴,他们的PL^G底层区块链公链技术非常适合很多万达的场景。
万达方面强调,此次合作不涉及任何ICO,是双方在区块链技术、社区和人才的合作,以及后期的商业应用落地合作。
据了解,Centrality成立于2016年7月,是一家区块链创业工作室,团队成员现为75人。除了新西兰总部,在奥克兰、伦敦等地均设有办事处。
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Centrality已进行过两轮ICO。第一轮发生于2017年10月,募集总额达1500万美元;第二轮发生在今年1月,代币销售在6分钟内即为其筹得8000万美元。
实际上,此次合作并非万达网科首次入局区块链。两年前,万达就已经布局。
2016年10月13日,万达集团宣布产业结构再次调整,由原来的商业、文化、金融三大板块,调整为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集团。万达网科是万达集团对万达金融集团进行分拆独立出来的结晶。分拆之后,万达集团旗下的飞凡信息公司、快钱支付公司、征信公司、网络数据中心、海鼎公司、网络信贷公司全部归于网科集团。
随着互联网金融从金融牌照+互联网阶段进入到科技金融阶段,科技逐渐成为金融的核心。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万达把与网络科技相关的高科技业务集中到一起,成立了集合十几家互联网品牌的网络科技集团。现在,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正尝试把万达的实体运营数据+互联网的模式,以API的形式向外界开放出来。
区块链在应用层面的落地场景,金融科技首当其冲。由于市场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热炒,也引起了万达的注意。对于这样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前沿技术,能掌握它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到相应的国际开源社区。
2016年9月8日,万达正式宣布加入国际Linux基金会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成为该项目第一个来自中国的核心董事会成员。
实际万达在2016年5月份就启动了超级账本研究,6月启动自主区块链技术研究平台,8月份加入了Linux基金会超级账本项目、同月内测上线了基于Hyperledger的区块链征信应用,9月发布第一个自主区块链浏览器版本、同月加入金链盟并在9月中完成基于腾讯BaaS(区块即服务)两个DAPP去中心应用的POC概念验证,10月上线区块链金融资产交易所应用、同月完成开源操作系统北极星Polaris区块链技术平台架构设计。
2016年12月,万达网科联合Cloudera发布了一站式"大数据+区块链"解决开源方案ProjectHercules大力神项目。
王健林曾在公开表示,万达网络科技集团在区块链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重塑现在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下一代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万达区块链将结合物联网和大数据,让商业在高度透明的分布式共享环境中展开。
万达区块链的愿景是一个开源社区和N个创新项目,即集中资源于开源社区,向开源社区贡献技术与开放应用场景,让所有的开发者都得到合作共赢的机会,从而诞生更多的创新项目。万达区块链的技术策略,则是基于世界前沿的开源技术,构建出具有万达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平台,从事大数据架构、数据科技、互联网金融、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研究。
这个项目的远景是非常广阔的,但现阶段的基础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DECENT也是一个利用区块链的项目,可以和其相媲美,但是比较理想主义。当然,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概况、未来六大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形势预测 一、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近十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网民数量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9%,超过这段 时间中国的GDP 平均增速;相较之下,美国网民数量缓慢增长,网民数量十年复合增长率为 2.6%,甚至在某些年份网民数量出现负增长。2018 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增加 2968 其中手机网民数量增长3509万,可见现阶段中国网民数量增长主要来自于人口红利以及智 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一旦人口红利枯竭,网民数量将主要由经济形势决定。随着网民数量 的增长,中国互联网网民渗透率也在逐年增加,由2009 28.9%提升至2018 58.5%,若参考美国76.8%的渗透率,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尚有18.3%可以提升。可以预见,未来中国 网民增长主要来自与三部分群体:新增人口、偏远地区人群以及老年群体。因此紧紧抓住这 部分群体需求的公司,业务规模将会持续增长。中国网民渗透率接近天花板,这也是众多互 联网巨头2018 年在ToB 领域重点布局的原因之一。 2009-2018 年中美互联网网民数量及渗透率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09 年至今,美国互联网网民在全世界网民中的占比持续下降;相较之下,中国互 联网网民在全世界网民中的占比虽然略有起伏,但总体上开启了下降的阶段。可见未来全球 互联网网民的增长来源主要是非洲以及南美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世 界经济体量最大的美国以及拥有全球最多互联网网民的中国未来(或现在)必然会把自己的 互联网技术、产品以及商业模式向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输出。因此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本地化 处理将成为中美诸多公司探索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用户教育的模式、挖掘用户潜力和价值的手段以及面对如此多用户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全球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 2009-2018 年中美网民数量占世界网民的比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至今为止,随着互联网产业2C 的流量市场与商业机会接近天花板,同时伴随着AI、区 块链、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技术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了大数据 作为生产资料、算力作为生产力、区块链作为生产关系的科技矩阵。多元科技融合将优先服 端的产业矛盾存在多年,技术改造需求强烈;另一方面,C 端的服务所需要的高并发性能、低价硬件成本等条件目前技术无法满足。 互联网产业的渗透与发展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的进步,为制造业或工 业、金融、医疗、交通、零售、城市建设与管理、政府及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提供了突破信 息互联网服务局限的新型科技产业形态。在过去人们所经历的信息互联网产业变革中,存在 信息服务边界,因此,诸如教育、医疗、制造业等对打破信息不对称需求不强烈的行业,并 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区块链和万达信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币圈亿达社区、区块链和万达信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