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章系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章系统的区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区块链印章就是借助区块链技术,依据区块链的唯一性,使印章具备不可篡改、全流程追溯等特性,解决企业印章管理、丢失、抢夺、伪造等安全问题。目前使用区块链印章技术的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有e签宝之类的,他们和蚂蚁区块链有合作,去年杭州上线电子印章,也是和e签宝合作的。
线下当面签署合同,是我们都十分熟悉的场景。但在数字化的当今社会,盲目追求见面和实地签署,效率并不高。电子合同应运而生。
契约锁电子合同签署平台是如何做到与线下签署具备相同法律效力的?这要从线上信息的安全保障说起。
确认双方身份
线下见面时,我们很容易就能确认双方的身份属实,而在线上,确认身份的核心是数字证书。
什么是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由国家授权的数字证书机构(简称CA机构)颁发的数字身份标识,在网络上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身份或确认别人的身份。
申请者通过身份认证后,就能收到CA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中包含了一系列信息,包括申请者的公钥,申请者的身份,颁发机构,颁发时间等等。如前所述,个人的公钥是公开的,但并不是以开放公钥库的形式供人查阅——那样在每次需要的时候再去查阅未免太过繁琐。CA机构采用的方式是,将申请者的公钥和其他信息放在数字证书里,并用CA机构自己的私钥进行加密。
CA机构将自己的公钥于网络上公开,这样任何人在遇到一份数字证书时,只要用CA机构的公钥对其解密,就能得到三个信息:第一,能用CA机构的公钥解密,说明这份数字证书是用CA机构的私钥加密的,验证了其权威性;第二,能得到数字证书中,数字证书持有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确认持有人的身份;第三,能得到持有人的公钥,这为后续的验证步骤提供了条件。
确保不被篡改
线下签署合同时,我们都会注意,签名或是填写相关内容时不能涂改,同样合同的条款也要仔细检查,反复确认是不是协商好的内容。在签署电子合同时,为了防止合同被篡改,契约锁采用了哈希值这个特殊的手段。
哈希值是根据文件数据,使用哈希算法计算出的一串长度固定的代码,它有如下三个特点:
A. 哈希算法是通用的,任何文件都有哈希值,且形式一样,长度一样;
B. 文件的数据只要发生任意变化,计算出的哈希值也会发生变化,换句话说,哈希值相当于文件的“指纹”;
C. 哈希算法是单向函数,无法从哈希值反推文件内容。
利用哈希值的这种特点,接收方只要在收到文件后,用哈希算法得出哈希值,再与发送方在发送前采用哈希算法得到的文件哈希值进行比对,就能得知在传输过程中文件有没有遭到篡改。如果没有,两个哈希值应该完全一致。
这里需要重提之前提到的文件传输步骤。在发送方用自己的私钥对文件信息进行加密时,实际上加密的信息就包含了文件的哈希值。这样接收方通过数字证书获得发送方公钥后,解密出文件的哈希值,就可以确认文件是否遭到了篡改。
时间戳、数字信封与数字签名
我们在签署合同时,除了要签名外,还要写上日期。这是因为合同的签署时间与包括合同生效时间在内的很多因素有关,在法律上也是重要证据之一。而电子合同在这方面比纸质合同更加方便和准确。
时间戳是一种电子凭证,用来精确记录电子文件的生成时间,换句话说,可以和哈希值配合,表示自从时间戳记录的时间后,该文件未经篡改。电子合同中,一般与哈希值一起被发送方的私钥加密。
契约锁与国家授时中心合作,为每一份平台上签署的电子合同颁发时间戳,精确记录签署时间。
另外,可以看出,电子合同的各类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对称加密的优势。但这种加密方式的劣势也很明显——运算速度慢。在追求快捷方便的网络时代,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运算速度快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结合起来。对称加密被插入到发送方用自己私钥加密和接收方公钥加密的中间,最终的完整发送流程为:
a. 通过发送人的私钥对文件哈希值加密,生成数字签名。
b. 将数字签名插入原文,并通过普通密码对插入数字签名的文件进行加密,得到加密后的文件。
c. 用接收方CA证书中的公钥对普通密码加密,生成数字信封。
d. 系统将普通密码加密后的文件和含有普通密码的数字信封一起发送给接收人。
由于这个过程中,非对称加密的对象仅仅只是文件哈希值、时间戳、对称密钥这三种十分精简的数据,大数据通过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因此整个过程的耗时也变得非常短。
而接收方收到文件和数字信封后,先用自己的私钥解密数字信封,得到普通密码;然后用普通密码解密解密文件,得到文件原文和发送人的数字签名;再利用发送人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后,就得到了发送人计算出的文件哈希值;最后,接收人用哈希算法算出收到文件的哈希值,将两个哈希值进行比对,就完成了最后的检验环节。
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契约锁就完成了整个电子合同的收发过程,并且达成了双方身份的确认、签署时间的确认以及确保合同未被篡改。由此,云平台中签署的电子合同具备了与纸质合同相同的法律效力。
2020年4月3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并公布《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4月28日起施行。文件指出:北京市要“推行全部政务服务事项在网上全程办理”,并多次提及区块链,点明了其降本提效、规范便利、有助于信息化共享的价值。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的法律效力。
2020年12月3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公安局印发《北京市电子印章推广应用行动方案(试行)》,提出:2021年北京将逐步推动电子印章在数字版权保护、物品防伪、产品溯源、电子发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行业领域的全面推广。
2020年12月22日,北京新闻发布会“回顾‘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提出:2021年1月1日起,北京市将逐步推行市民在北京市买房不动产登记网上全程办理, 探索 推广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印章。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频密集下发文件,加快推广电子签章、电子印章、电子合同应用,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
积极推进电子签章章在多个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有利于转变政府工作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给市场主体带来了便利,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优化了当地的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君子签作为易保全旗下国内专业的区块链电子签约平台,创新“区块链+司法+电子签约”模式,通过把成熟可靠的电子签约技术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为政务部门提供“身份认证、电子签名、印章管控、区块链存证、全证据链保全、司法服务”等一站式电子签约服务,加快推进政务证明、电子证照、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提升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
近年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力推进数字应用成为打通政务服务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目标和方向。
在智慧政务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随着数字化发展越来越深入,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面临着数字化建设和转型的问题,而电子印章、电子签名是数字化建设和转型的重要应用工具,对于提升政企服务和运营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电子印章也跟实体印章一样会面临着数据被篡改,信息难互认的难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刚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区块链 “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等 特性与电子签章天然契合,在促进政务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效率得到大大提升,但目前在众多环节依然存在影响网上办事的众多痛点。
对于群众和企业来说,在网上申报办事服务后,仍需要将纸质资料打印后并加盖公章,再提交到办事大厅才算真正完成业务申报,期间可能需要来回跑腿办理。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一方面,在线上办事过程中,网上业务申报人的身份很难进行有效性验证,如何确认当事人的身份,以及确认身份后的操作是否为当事人本人意愿操作等都存疑;另一方面,在申报工作中,不仅要完成申报资料的审核工作,还要将大量的申报资料进行归档保存。
这些繁杂耗时的申报流程不仅严重拉低了整体办事效率,还大大增加了政府和企业的申报成本,比如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的交通成本、资料的纸张成本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人力、时间、管理和仓储成本。
锥体区块链电子公章备案认证平台 为在线电子签约提供电子印章备案,对签章文件有效性验证时,由电子公章备案认证平台进行电子印章的算法验证与签章溯源,支持所有类型印章的授权与管控,随时随地管理、授权、检查印章的使用。
电子公章基于非对称密钥加密技术,实现签章与验证,采用锥体区块链技术保证签章数据的可信、可溯源,保证签章文件真实、可信,解决印章盗用、冒用难题。
通过法人实名认证,绑定法人身份,平台结合法人身份认证进行电子公章的生成与备案, 从技术源头杜绝原始证据链被篡改或被污染的隐患,构造完整的原始证据链信息,便于存储和举证。
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章系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章系统的区别、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章系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